|
当然这是一句调侃的话,不过也正说明了碳纤维的颜色太单一,只有黑色可选。尽管碳纤维穿着黑色的衣服,但人们却想为碳纤维穿上多彩的外套去扮靓生活。因此,科技人员开始在碳纤维着色上下起了功夫。
可是碳纤维表面并没有活性基团,很难用染色剂染色。通常是将碳纤维与其他有色或可染纤维如芳纶、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等混合编织,来制造不同颜色的织物,但是却降低了碳纤维织物的力学性能。另外,武汉纺织大学的徐卫林教授团队也研究出一种碳纤维织物染色的方法,其论文“耐服役自清洁协同双效应彩色碳纤维的高效和宏量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还获得了“2017年度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 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
近日,又有一项碳纤维染色的研究取得了成果。由北京纳米生色科技公司与广东欣丰科技有限公司历经7年共同研制的织物纳米膜层结构生色技术,在不降低碳纤维织物任何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着色。纳米生色技术应用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稳定态金属和陶瓷作为生色膜层材料,取代传统染色毒副性大的化工染料,整个着色过程无水污染,自源头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纺织染整业高水耗、高能耗、高污染的难题,为染整行业升级提供了全新的出路和选择。
据悉,该项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牵头,共组织织物、纳米、光学、工业等领域多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评议,最后由科技部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同认定。
据俞建勇院士介绍,纳米生色技术是纳米技术、真空技术、新材料技术和传统纺织染整技术的跨界融合,将着眼点置于材料的表面改性上,依靠表面膜层技术赋予普通材料以全新的性能。该技术从原理研究到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工业化生产的全流程实现自主研发。
同时,这项技术不但可以用在碳纤维上,也可使聚酰亚胺等新型高性能纤维在不降低任何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着色和赋能。专家表示,这项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可为医疗、智能穿戴、航空航天领域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选择。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当碳纤维、聚酰亚胺等高性能纤维提供更强、更轻的属性后,下一步的颜色更炫正逐渐变成现实。它们将以其独特的金属色、渐变色、炫彩色、角度色等,为时尚界提供全新的设计灵感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使这些冷峻的高性能纤维以多彩的面貌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Copyright(2015-2016) 必威电脑版 版权所有
电话:+86-518-85472491 地址:中国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浦工业园大浦路20#